2025 Feb-Mid Memo | hexo init
氣候
我原以為一月已經夠冷了,但二月毫無懸念地刷新了那個紀錄。作為一個一輩子都住在德州和中國南方的人,我還在努力適應香檳的四季這種東西。不過我想我會慢慢習慣。
這是我活著的第十九年。過去十八年雖然漫長,如今也只剩下零碎的記憶片段,被封存在心靈最上層的櫃子裡,一年也就偶爾打開來一次。
我曾經覺得這一切都是浪費時間 - 我們在生命某個階段付出的努力和奉獻,在一兩個月內就煙消雲散。就像為了一場考試苦讀兩年,考完了,那四年所學的東西彷彿全都歸零了一樣。
但我總算還是有點收穫的。「真正的寶藏,是旅途中交到的朋友。」之類的老套說法,這時候好像也頗為合適。我的高中同學幾乎都去了劍橋、牛津、T20 名校,985 211,好多去了 CMU……他們過得都挺不錯的。與此同時,我困在玉米和大豆田中間,離芝加哥要坐三小時的 Peoria Charter,村裡的路滿是灰泥和嘎吱嘎吱的冰塊。
我其實沒在抱怨啦,只是當初真的花了好一段時間才適應這種冰天雪地的生活。畢業後我也花了不少時間獨處,思考人生下一步該做什麼。在美國搞研究前景其實不太樂觀,但除了繼續深造之外,我也從沒仔細想過未來該幹嘛。畢業就找工作?好像也不是我會幹的出來的事。
長大後你就會發現,人生從來不是照你的劇本走的。反而現實會變得奇異又荒謬,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發展。我從來沒有什麽夢想中的大學,也沒有夢想的職業。不過來到 Champaign,雖然不是我以前預料中的選項,卻意外地很適合我。我其實滿喜歡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,住在玉米和大豆田中間,離芝加哥要坐三小時的 Peoria Charter,村路滿是灰泥與嘎吱冰塊。稱不上什麼大勝,但對我而言是個小小的成就,我非常樂意收下了它。
計算科學
Champaign 的資工系真的很不錯。雖然很想拉出 CS 排名講一講,但這種比較其實也沒什麼意義了。有些資源學校不會主動給你,得靠你自己爭取,所以個體的能動性才是重點。目前看來一切都還在計劃之内。
我也不是競程佬。我早就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沒什麼天賦,努力補不起來。而且我也不喜歡那種限時競爭的氛圍。相較之下,我覺得工程領域比較適合我。
人工智慧呢?現在這詞被大家濫用得太厲害了,導致討論的時候常常雞同鴨講,一直講的其實是不同東西。雖然未來這技術肯定還是有應用空間,但至於職場或學術圈的未來,我自己是沒什麼資格也不知道該發表什麼高見。
我比較偏好的是跨領域的科學。我對 AI for Sci 那套想法蠻感興趣的,但要把那些概念模型變成真正的產業應用,還需要一大堆基礎工程建設來打底。
最讓人意外的是,很多我以前的朋友最後也都轉去讀資工了。說意外也不意外。未來會變怎樣還很難說,但我只希望我不是那個混的最慘的(雖然多半就是我啦)。
寵物小精靈科學
我最喜歡的任天堂系列就是《寶可夢》和《動物森友會》。所以我最後把資工和動科結合起來,也算合理又有點荒謬吧。
「普通生物學」這詞真的太普通了。實際上我們會學基因學、細胞學、解剖學、蛋白質學,生理學、新陳代謝、繁殖,還有最糟糕的東西:化學。God have mercy on me.
其實我學生物比資工還要早一點。我很少說這方面的事情,是因為這領域大多數知識都不算非常直接明了。我也不常提實驗室的事,因為一整天忙下來真的太累了,沒力氣寫這種沒人看的東西。不過總的來說,這算是我除了資工之外的另一個強項和興趣,也是我學術生活中的一環。
我其實一直想養一隻小鳥。我這輩子都住在宿舍,不能養寵物。有一位我在校園裡認識的動科學長,公寓裡養了三十隻爬蟲類動物。也許哪天我也可以從一隻烏龜開始。我的寶可夢目前都乖乖待在盒子裡 - 反正它們也不會死。
まだ見ぬ未来
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,我隨筆寫東西根本沒有什麼架構。我就是想隨意記點想法,不修飾也從不整理。老實說這些也不算什麼好文章,不過這次我會選擇把它們留下來。
這首純音樂是動畫《玉響》的片尾曲,一部我其實沒看過的療癒系番。後來我也習慣了有這些安慰型音樂作伴。如果你不懂日文,這首歌的名字叫做「尚未可見的未來」。
我基本完全不看動漫,但是這首曲子總是讓人遐想聯翩。未來到底是怎麽樣的呢,果然我也不知道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