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Oct Memo | Act 4

Act 3

我花了一點時間,打過了 Lost Lace,也完全通關了絲之歌。

絲之歌初見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我剛玩空洞騎士一樣。無論是世界觀美術設計或者是戰鬥,我認為絲之歌完全對得上七年的期待。可是對於難度來說,我可是一代全成就全輻輝通關的玩家啊。對我來說都不算簡單,想必還是設計的太難了(二傷怪實在是太多)如果認為絲之歌是空洞騎士的 DLC,這樣也不是不能接受吧。

我認為絲之歌難度嚴重提高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回血機制的大改動。絲之歌的戰鬥給人的感覺更像是芭蕾舞一般;Hornet 的移動靈活性也比小騎士強了太多太多。這樣的感覺與前作剛好完全不同,但是第一次擊敗蟻後和 Lost Lace 的時候,興奮的感覺卻是同樣的。

我第一次玩空洞騎士是高中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,如今我已經是大學二年級。有什麼事情改變了,或許有一些也沒有..

契機

最近的一個月,似乎一切都停滯下來了。我下定決心要給 20 歲前的自己最後一點思考的時間。

這樣的轉變來源於許多契機。更直接的是,我認為我身邊的人一直在大步向前走,而我自己與四年前的生活方式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
我在這個博客裡經常抱怨這一點。一直抱怨卻不見情況有所改變的原因則很明顯。

Merit

我認為優績主義並不是什麼壞事。當然,評判一個人實力的程度的確有很多,量化也很難。可如果我們沒有功績作為篩選,似乎就只能用純粹隨機的運氣或者是 Nepotism 來決定社會一切資源的分配了。

從我的生活環境出來,就會自然地認為學歷就是一切。Oxbridge 的人就是比 IC 的人強大,或者是讀 Ivy 的學生一定比我這種玉米地的土包子強。

如果你作為優績主義的勝利者,想必你並不會覺得這樣有問題,因為我也不覺得這樣有問題。我小時候看似出現的天賦卻被我自己徹底的浪費掉了,因此被人這麼嘲諷我也不會覺得他們說錯。就算這不是真相,只要社會一直這麼覺得,他就是真相。

在高中的時候,我自認為成績也不算特別差,可我們申請的結果則極為悲慘。從頭到尾,我們就一直努力錯了方向。而我們就算連成績也比不過打國際競賽的人,失敗也是理所應當。

我父親經常會說一句話:“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。” 當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看來的這句話。

我們正是這樣:為了眼前的小考試可以放棄未來的規劃,為了不重要的比賽浪費掉更有價值的經歷。

而我更無法接受的事情是我們從頭到尾的努力都努力錯了方向。而這種事情就算在大學也一直持續著。

就算我前兩個學期拿了兩個 4.0,也有一段實習經歷,但對我而言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奮鬥的目標。或者說,正是因為選擇太多,卻不知道要怎麼下手,而將自己的手腳全部束縛了。

這才是我認為我毫無長進的原因。無論怎麼抱怨,我也找不到未來發展的方向。與那些想要學藝和 Quant 的同學,讀 PHD 的同學,我們已經遠遠地落後了。而自己理所當然混日子,就算拿到全 A,對現實世界也沒有一點用處。

在外表上無論看著有多麼華麗,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多麼失敗。

異議

抱著這樣的念頭,我絕望地度過了九月,什麼都沒有乾,只是跟著駕校教練在香檳開了一圈又一圈的車。

我意識到安靜遠離人煙的生活也正如想像那般愜意。可能終於連我自己都忘了,努力的終端其實是自我滿足。其他人的聲音對我來說,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。逐漸的,我也意識到自己不需要向他人傳教什麼。

即使我這麼絕望地宣告自己的失敗,可我現在還活著,那麼就還是有成長的機會。

果然,雖然現實有很多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-

但是也還是有只有我能做的事情。

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想一想自己夢想中的生活是什麼。

在我找到人生的目標之前,

還像以前一樣,盡自己一切的努力,度過溫柔的每一天


2025 Oct Memo | Act 4
https://vinceli2401.github.io/2025/10/06/2025-10-06-Memo/
Author
Vince Li
Posted on
October 6, 2025
Licensed under